
在汽车保养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悄然兴起:随着润滑油粘度越来越低,换油周期是否会相应变短?这一疑问的背后,是国六排放标准实施等一系列变革所引发的行业震荡。
国六排放标准的推行,无疑是推动低粘度机油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绝非唯一原因。低粘度机油优点显著,其低温流动性出色,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运行阻力,泵油压力也更低。基于这些优势,不难预见,未来所有汽车品牌选用低粘度机油将成为必然趋势。
低粘度机油的流动性更佳,按照定义,只要比15W - 40粘度更低,且能达成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规定燃油节省标准的机油,都属于低粘度机油范畴。在冬季冷启动时,它们能迅速抵达发动机内所有需润滑的关键部件,为发动机提供及时保护。
机油流动性的提升(即具备低粘度特性),主要通过降低粘度(降低高温高剪切粘度值)、添加减摩添加剂以及选用特别适配的基础油(如合成油或加氢裂化油)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低粘度机油不仅能减少发动机内的摩擦损耗,进而节省燃油,许多还同时具备低硫、低磷、低灰分(Low - SAPS)的特点。
汽车油耗与发动机所用机油粘度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0W - 20机油相较于5W - 30,能降低一定比例的油耗。这也促使汽车厂商在满足排放要求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低粘度机油的应用。
低粘度机油的普及,离不开发动机工艺的进步。发动机能否使用更低粘度机油,关键在于相对运动零件摩擦表面的面积。同样的载荷,若由更大的接触面积承受,就能减轻对机油油膜的冲击,从而降低机油粘度。
此外,高压缩比、EGR(废气再循环)、双循环等技术的应用,也为低粘度机油的普及创造了条件。随着压缩比不断提高,同体积空气被压缩后产生的热量增多,这就需要降低燃烧室温度以改善排放,而阿特金森循环这类低温循环技术应运而生。可以说,近年来燃油发动机的发展,不仅朝着高压缩比、增压、小型化方向迈进,也在不断追求低温化。发动机运行温度降低,机油粘度自然也随之下降。
低粘度机油先天流动性好,对机油泵泵送压力要求低,这使得低功率机油泵得以普及,在成本控制上具备明显优势。所以,低粘度机油的普及,带来的好处远不止省油这一点。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规范,与15W - 40机油相比,低粘度机油必须至少节省1% - 3%的燃油。其中,ACEA C1标准要求至少节省3%燃油,ACEA C3标准下的X - W30机油则只需节省1%。
低温环境下,低粘度机油流动性好,能减少发动机运行阻力,同时降低机油泵对发动机的动力需求,进而减少发动机损耗,实现省油目的。正因如此,大多数汽车品牌开始采用低粘度机油。
内燃机低温化是大势所趋,发动机温度降低,机油粘度也需相应调整。相较于过去的高粘度机油,低粘度机油流动性更好,冷启动性能更优。尽管在高负荷运行时,低粘度机油可能存在保护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日常驾车代步、买菜等场景下,发动机很少达到高温高负荷状态,绝大部分车辆水温表指针都维持在常规刻度。况且,如今机油添加剂性能大幅提升,边界润滑能力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低粘度机油的短板。
不过,并非所有车辆都适合使用低粘度机油。使用特殊低粘度机油节省燃油的想法固然诱人,但发动机必须适配才行。在最新款汽车中,0W - 20发动机油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在较老车型上使用这类机油,可能因润滑不足导致发动机损坏。
在冬季冷启动时,低粘度机油能保护发动机,但对于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在高速行驶及高转速工况下,高粘度机油的润滑性能往往更胜一筹。所以,冬季若打算将5W30机油换成0W30机油,最好先咨询信任的汽车修理师傅。
虽然冷启动时良好的流动性是理想状态,但发动机油在高温工况下(如高速公路快速行驶)不能过于稀薄。否则,混合摩擦比例和磨损会增加,若机油剪切稳定性太差,油膜甚至可能破裂。使用低粘度机油前,务必确认汽车制造商是否批准。
机油的润滑效果依赖于在发动机内部形成的油膜,粘度越低,油膜越稀薄。在特定情况下,若油膜厚度不够,就无法为发动机零件提供良好保护,高温时油膜可能破裂,引发发动机零件摩擦。
每辆车的说明书都详细标注了适用机油的标号,盲目追求低粘度机油,在高温、高转速等极端情况下,可能因油膜过薄而撕裂,导致发动机磨损,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而且,机油粘度过低,可能无法有效吸附在零部件表面,影响润滑效果,降低抗摩擦能力和密闭性能,还会增加机油消耗量。
对于短途和城市交通,使用低粘度机油或许更为合适。但低粘度机油通常价格高于普通发动机油,因此需要核算,较高的购买成本能否通过节省燃油得到弥补。保守估计,燃油节省量约为1%,乐观情况下最高可达4%。同时,还需将低粘度机油与普通机油的成本差价以及换油周期时长纳入考量。
至于低粘度机油是否会导致换油周期缩短,目前尚无定论。虽然低粘度机油在某些性能上存在短板,如高温高负荷下保护能力不足,但凭借良好的流动性和低温性能,在合适的车辆和工况下仍能发挥出色作用。换油周期不仅与机油粘度有关,还受到车辆使用频率、驾驶习惯、行驶路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低粘度机油就一定会使换油周期变短,车主应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参考制造商建议,合理确定换油周期,以确保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