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机油时,我们除了留意机油的粘度外,还需注意“HTHS”的数值。许多车主最容易忽视的就是HTHS了,甚至根本不了解什么是HTHS(机油高温高剪切粘度)。
什么是HTHS?
HTHS——HTHS英文全称是High Temperature High Shear,中文为机油的“高温高剪切粘度”,表示在高温高剪切条件下的油膜强度。HTHS是表示润滑油高温高剪切下黏度稳定性的指标,反映的是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条件下润滑保持能力。
HTHS正是反映了在活塞和气缸之间、轴与轴瓦之间的润滑油的附着能力,与润滑油中所添加的油性剂或极性剂有关,很多人管它叫油膜强度,通俗的把它理解为油膜强度,也是很形象和准确的。
这个参数表示机油在150℃时高剪切条件下的油膜强度,也就是动力粘度。反映缸套活塞环间润滑情况以及润滑油的燃料经济性。其数值越大,表示机油越稠,强度越高,油膜在高转速高温状态下对发动机运转零部件的保护作用越好。
不同车型的发动机对机油的高温高剪切粘度要求也是不同的。拿德系车来说,普遍要求机油具备高剪切值。关键问题是现在市面同样粘度的机油,其剪切值是不同的:有的高,有的低。我们买机油在选对机油粘度的同时,如何知道其剪切值的高低呢?
先说为什么要重视机油高温高剪切粘度?
机油是用来润滑发动机的,这个都懂,但大多数车主认为发动机金属部件是浸泡在机油里,能得到足够的保护。可真实的发动机润滑方式基本是“压力润滑”。
所谓压力润滑,是指在机油泵的推动下,机油到达发动机内部各处,最终留下薄薄一层粘附在发动机的金属表面。两个金属部件互相摩擦的时候,中间就隔着一层薄薄的机油——这就是“油膜”。
而油膜的强度高低就决定了机油润滑保护能力的强弱。我们试想一下,金属表面的油膜如果在剧烈摩擦下,没多久就被硬生生剥离,剩下金属和金属瞬间干摩擦——这就是油膜强度低。反过来说无论怎么反复摩擦,油膜都牢牢挂在金属表面不走,一直持续提供隔离保护——这就是油膜强度高。
油膜强度用什么表示?
机油的高温剪切值(HTHS):在150度温度下,测定机油油膜的抗剪切能力,抗剪切能力越好的,高温剪切值越高。高温剪切值低于2.9的称之为“低剪切”机油;2.9~3.5之间的称之为“中剪切”机油;高于3.5的称之为“高剪切”机油。
现在有不少德系车型的发动机存在烧机油的现象,这与使用机油的HTHS有直接关系。因为HTHS就是用来描述活塞环与汽缸内壁摩擦处机油的状态,烧机油了就是因为HTHS低了,当然了,要排除因为气门油封等问题所导致的烧机油的情况,那么你就应该去选择HTHS更高的机油。
通常机油包装上是不会印有剪切值的,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某款机油的剪切值呢?答案是:看包装上印刷的机油“级别”、“标准”。
API(美国石油协会)
API体系中,要求机油的高温剪切值HTHS不低于2.6即可,但上不封顶。无论从早期的SL,还是后来的SM、SN再到如今的SN-PLUS、SP都是如此。也就是说API体系中并没有对机油高温剪值的“高、中、低”做出细致的分类描述,显得比较笼统。
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在ACEA体系中,对于机油高温剪切值HTHS的划分那就细致多了。像A3/B4标准,这是“国五和国五之前”欧系车用油最常见的机油标准,主要集中在5W-40、0W-40这两个粘度的机油产品。这也是当时德系车使用最普遍的机油标号。A3/B4对高温剪切值的要求是:不低于3.5——因此是典型的“高剪切机油”。
A5/B5:这个机油标准涵盖的机油粘度主要有:5W-30、0W-30全都有。A5/B5对高温剪切值的要求是:在2.9~3.5之间,大约在3.2左右。——因此定义为“中剪切机油”。
国六时代车型低灰分机油的C系列标准
C1/C2:主要集中在5W-30、0W-30这两个粘度的机油产品。C1/C2对高温剪切值的要求是:不低于2.9,属于“中剪切机油”。
C3:这是“国六”德系车最常见的机油标准了,涵盖的机油粘度特别广泛:5W-30、0W-30、5W-40、0W-40全都有。C3对高温剪切值的要求是:不低于3.5——因此是典型的“高剪切机油”。
C5:这个机油标准下就只有一个标号:0W-20。C5对高温剪切值的要求是:在2.6~2.9之间是“低剪切机油”。
综合以上,我们在给爱车选择机油的时候,千万别以为只要粘度标号对就可以了。同样的机油标号,油膜强度也未必一样!一定要根据发动机类型及性能要求来选择剪切值相符的机油产品。汽车厂家留给车主的《车主手册》上也会印有准确的机油标号及机油级别标准,要仔细阅读。